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创新发展论坛于7月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论坛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中国电子学会联合承办,百度智能云、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联合协办。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位,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徐晓兰在致辞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是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机械、材料等诸多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和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未来将“走进”千家万景,在多个应用场景发挥重要作用,还可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蓬勃发展,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中国电子学会将积极推进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一是强化创新,完善生态。发挥好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高端智库平台作用,研究核心技术框架体系,引导行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建设;二是加强对接,开发场景。全面梳理潜在应用场景,推动链上企业和用户加强协同,拓展应用市场,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完善标准,培育人才。落实《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和推广工作。通过制定实施《具身智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具身智能机器人实训平台建设推进计划》加强国内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深化交流,促进合作。充分发挥好世界机器人大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在全球共创共享。希望通过论坛,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为开创人机共融的智能时代携手奋斗。
吴金城代表浦东新区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级领导和各界嘉宾长期以来对浦东改革开放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出了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产业空间,汇聚了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整机企业和50多家产业链相关的企业。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600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多项成果,发布全球首个全栈全尺寸全自由度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推出了青龙等代表性的产品,构建国内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能够满足超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预计年内完成500万条的数据采集。未来,将进一步加快优质企业的积聚,扎实地推动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丰富多元的空间载体支持,加强人形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
杜广达在致辞中强调,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产业创新发展,以人形机器人小切口带动具身智能乃至人工智能大产业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希望“百人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也希望大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推动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伦理共建与生态繁荣!
数据共享、产业协作
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促进数据融通,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发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该倡议书通过数据标准互认、数据与工具链共享、数据训练场开放,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加速发展,促进伦理共建与生态繁荣。
技术创新浪潮涌,思想碰撞火花燃
思想交融启新智,国际视野拓新局
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不仅是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全球产业协同的重要起点。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的发布到训练场生态的构建。从高校科研力量的聚合到国际专家的思想碰撞,每一次交流都在为全球协作拓宽路径。在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下,必将书写出 “具身智能,全球共益” 的新篇章!